最近一段时间股票配资正规平台,均胜电子喜事不断。
9月15日,均胜电子发布公告,子公司近日获得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的项目定点通知。相关项目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,计划于2027年启动量产。
9月18日,均胜电子正式发布机器人AI头部总成和基于英伟达Jetson Thor芯片的全域控制器,以及新一代机器人能源管理产品。
更加重磅的是,公司与瑞士机器人公司RIVR宣布正式达成战略合作,将赋能RIVR在北美、欧洲及亚太地区的业务拓展,助力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物流配送难题。
三季度以来,均胜电子股价已从7月不到17元/股的低点暴涨至接近40元/股,成功翻倍。
掘金机器人万亿级赛道
根据IDC数据,预期到2029年,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,中国市场将占到近50%的份额。
据悉,均胜电子早在2023年就开始进行相关布局,2024年正式启动机器人业务准备工作。今年年初,公司董事长王剑峰提出“再创业,创新前行”的战略口号,将公司定位为“汽车+机器人Tier1”,着力打造机器人业务这条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
4月,均胜电子正式成立全资子公司——宁波均胜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,汇集了来自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慕尼黑工业大学、南加州大学等全球知名院校的专业人才。
同期,均胜电子宣布与智元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,共同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。
据披露,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,均胜电子已经收获了批量订单,其能源系统解决方案,机器人躯体总成(如前胸、肩膀、大小腿),定制化主控板等零部件已经实现了批量交付。
对于均胜电子而言,布局机器人产业链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目前,机器人的智能表现主要体现在三大领域:移动智能、操作智能、交互智能。从发展需求来看,汽车产业成熟的智能驾舱技术,在核心能力上与机器人产业链开发存在高度适配性,具备显著的技术复用价值。
以智能座舱领域为例,均胜电子已经拥有大量的产品和解决方案,如多模态AI交互解决方案等,这些技术储备让均胜电子做机器人具备天然优势。
除了技术同源优势外,均胜电子所拥有的大量真实数据的积累,也为其布局机器人产业链提供助力。
备受行业人士关注的是,近日,均胜电子与瑞士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RIVR(RIVR Technologies AG)宣布达成战略合作。
公开资料显示,RIVR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机器人初创公司,专注开发用于“最后一公里”配送的四足机器人。其背后的投资人则是大名鼎鼎的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。
有观点猜测,这也是均胜电子相中RIVR的原因,公司相关产品可以从RIVR和亚马逊身上找到商用落地的训练场和应用场。
智驾供应链地位持续攀升
9月15日晚间,均胜电子发布公告称,其子公司近日获得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客户的项目定点通知,将为客户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并提供一系列汽车智能化产品,包括CCU和智能网联系统等。根据客户规划,上述项目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预计约为150亿元,计划于2027年启动量产。
根据2025年半年报,上半年均胜电子新获定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金额合计约312亿元。因此,本次子公司所获150亿元订单,相当于上半年新获订单总额的48.08%。
在分析人士看来,这不仅刷新了均胜电子在智能化领域的单笔订单纪录,也标志着公司在全球高阶智驾供应链中的地位攀升。随着智驾平权时代的到来,其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得到拓展。
公开资料显示,均胜电子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的研发、制造与销售。2024年,其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排名第41位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,按收入计算,公司是中国乃至全球第二大汽车被动安全产品供应商。据2024年报披露,公司客户涵盖大众、奔驰、宝马、比亚迪、华为、蔚来、理想、小鹏、小米等众多知名企业,从侧面反映出其市场竞争力。
近年来,均胜电子持续深耕智能驾驶、舱驾融合、智能网联等汽车智能化领域业务,保持细分赛道技术敏感性与领先性。
目前,公司还在研发包括新一代舱驾一体“高性能汽车大脑(HPVC,High Performance Vehicle Computer)”、5G智能网联产品、区域控制器等。
2022年至2024年,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30.34亿元、36.48亿元、36.86亿元。2025年上半年,研发投入达到24.88亿元,同比增长44.48%,占营业收入比重8.2%。
与此同时,公司技术团队规模不断壮大。截至2025年6月底,公司研发人员达6323人,占公司总人数的13.42%。
据权威机构Automotive News发布的2025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,均胜电子位列第37位,在上榜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排名第三。
2025年上半年,均胜电子实现营业收入303.47亿元,净利润7.08亿元,同比增幅均超两位数;整体毛利率提升至18.2%,创下近五年新高。
一场与时间和市场信心的赛跑
在A股股价大幅上涨的同时,均胜电子也正计划赴港募资。8月7日,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,此为自2025年1月首次申请失效后的再次递表。
此次赴港上市募集的资金,公司计划重点投向智能汽车技术研发及商业化、制造能力提升与供应链优化、海外市场扩展、并购与战略投资、补充日常营运资金等多个方向。
公开资料显示,均胜电子实控人为王剑峰,1970年出生于宁波,在业内素有“并购王”的称号。
从2011年到2018年,均胜电子先后收购了德国普瑞(Preh)、KSS、TS道恩、日本高田(TAKATA)等多家海外公司,进而切入智能座舱、汽车安全、智能驾驶等多个汽车细分赛道。
然而,频繁并购也让公司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。截至2025年6月30日,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约为69.46%,显著高于国内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。
在分析人士看来,较高的负债水平意味着公司需要承担更高的利息支出。在利率上行周期中,这将增加公司的财务费用压力,并降低其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。
招股书显示,2022年、2023年以及2024年,均胜电子利息支出分别为9.32亿元,11.21亿元,11.30亿元;而同期公司的归母净利润约3.94亿元、10.83亿元和9.60亿元。
此外,如果未来相关被收购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未达到预期,公司将面临大规模的商誉减值风险,这将直接吞噬当期利润,对股价造成严重冲击。
2021年,均胜电子曾因KSS业绩不及预期计提20.2亿元减值,导致当年巨亏。截至2024年末,公司商誉达72.16亿元,占总资产11.25%。
对于均胜电子而言,公司虽有一定现金储备,但要覆盖短期债务压力并不轻松,需要依赖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和融资能力。
在分析人士看来,均胜电子赴港上市既是融资需求,也是资本市场对其全球化故事的再次考验:一边是全球订单创新高,一边是财务与业务压力交织股票配资正规平台,这是一场与时间和市场信心的赛跑。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